简介 【元素名称】镎(拼音ná,英文名 Neptunium );
【元素符号】Np ;
【元素原子量】[237];
【元素类型】金属;
【晶体结构
】晶胞为正交晶胞。
【名称由来】得名于海王星的名字“Neptune”;
【发现地点】美国;
【发现过程】1940年,由麦克米伦(E.M.McMillan)和艾贝尔森(P.H.Abelson)用中子轰击
铀获得半衰期为2.3天的239Np。
【元素描述】密度18.0~20.45克/厘米3。熔点640℃,沸点3902℃。
银白色金属,有放射性。空气中缓慢地被
氧化。化学性质与铀相似,溶于盐酸。在水溶液中显示出五种氧化态:Np3+(淡紫色)、Np4+(黄绿色)、NpO2+(绿蓝色)、NpO22+(粉红色)。在50℃可与
氢作用生成氢化物。镎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,这是因为237Np的半衰期是2.2×106年,比地壳形成的年龄少三个数量级。只有在铀矿中存在极微量,这是由铀衰变后的游荡中子产生的。同位素239Np半衰期仅2.35天。
【元素来源】由NpF3或NpF4用金属
钡蒸气在1200℃还原而制得。
【元素辅助资料】化学家们寻找93号元素的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里就已经开始了。当时这个元素按预定被放置在第Ⅶ族,属于
锰副族。所以曾经有科学家企图从软
锰矿中发现这一元素,但没有成功。今天的93号元素镎被列在
锕系元素中。
由于核裂变产生许多碎片,不少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从这些碎片中陆续被发现,还有许多已知元素的同位素也从这些碎片中找到。它成了一个元素的“聚宝盆”。
镎就是从这个“聚宝盆”中发现的。1939年春,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伦在分析铀裂变产物时发现了痕量半衰期为2.3天和辐射很强的放射性物质。他请化学家艾贝尔森帮助分析,确定了它就是93号元素。它的化学性质不与
铼相似,而与铀、
钍相似。他们用海王星的名字(Neptune)来命名它为neptunium,元素符号定为Np。
镎的发现突破了古典元素周期表的界限,为铀后元素,或称超铀元素中其他元素的发现闯开了道路,为奠定现代元素周期系和建立锕系元素奠定了基础。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工合成的超铀元素。
【相对原子质量】237.048
【常见化合价】 +3,+4,+5,+6
【电负性】1.36
【外围电子排布】5f4 6d1 7s2
【核外电子排布】 2,8,18,32,23,8,2
【同位素及放射线】Np-235[1.08y] Np-236[155000y] Np-236m[22.5h] Np-237(放 α[2140000y]) Np-238[2.11d] Np-239[2.35d] Np-240[1.03h] Np-240m[7.22m]
【电子亲合和能】0 KJ·mol-1
【第一电离能】600 KJ·mol-1
【第二电离能】0 KJ·mol-1
【第三电离能】0 KJ·mol-1
【单质密度】20.45 g/cm3
【单质熔点】640.0 ℃
【单质沸点】3902.0 ℃
【原子半径】0埃
【离子半径】埃
【共价半径】0埃
【常见化合物】 NpO2、 NpF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