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素名称:铟

元素原子量:114.8

元素类型:金属

原子序数:49

元素符号:In

元素中文名称:铟

元素英文名称:Indium

相对原子质量:114.8

核内质子数:49

核外电子数:49

核电核数:49

质子质量:8.1977E-26

质子相对质量:49.343

所属周期:5

所属族数:IIIA

摩尔质量:115

密度:7.31

熔点:156.61

沸点:2000.0

外围电子排布:5s2 5p1

核外电子排布:2,8,18,18,3

晶体结构:晶胞为单斜晶胞。

莫氏硬度:1.2

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:(m/S)
1215




颜色和状态:白色金属

原子半径:2

常见化合价:+1,+2,+3

发现人:赖希、H.T.里希特

发现时间和地点:1863 德国

元素来源:在闪矿和其他矿石中有很小量存在

元素用途:质软,能拉成细丝。可作低熔合金、轴承合金、半导体、电光源等的原料。主要作飞机用的涂敷的银轴承的镀层。

发现人:赖希、李希特 发现年代:1863年

发现过程:

1863年,德国的赖希和李希特,用光谱法研究闪锌矿,发现有新元素,即铟。

元素描述:

稀散元素之一,银白色金属,有延展性,比软。密度:7.30克/厘米3。熔点:156.61℃,沸点:2080℃。化合价+3。电离能5.786电子伏特,易溶于酸或碱;不能分解水;在空气中很稳定;燃烧时会发生鲜紫色的火焰。主要以微量存在于石和闪锌矿中。

元素来源:

用化学法或电解法由闪锌矿制得。

元素用途:

可用来作低熔合金、轴承合金、半导体、电光源等的原料。

元素辅助资料:

被发现和取得后,德国弗赖贝格(Freiberg)矿业学院物理学教授赖希由于对铊的一些性质感兴趣,希望得到足够的金属进行实验研究。他在1863年开始在夫赖堡希曼尔斯夫斯特(Himmelsfüst)出产的锌矿中寻找这种金属。这种矿石所含主要成分是含的黄铁矿、闪锌矿、辉铅矿、土、和少量的锡、等。赖希认为其中还可能含有铊。虽然实验花费了很多时间,他却没有获得期望的元素。但是他得到了一种不知成分的草黄色沉淀物。他认为是一种新元素的化物。

只有利用光谱进行分析来证明这一假设。可是赖希是色盲,只得请求他的助手李希特进行光谱分析实验。李希特在第一次实验就成功了,他在分光镜中发现一条靛蓝色的明线,位置和的两条蓝色明亮线不相吻合,就从希腊文中“靛蓝”(indikon)一词命名它为indium(铟)(In)。两位科学家共同署名发现铟的报告。分离出金属铟的还是他们两人共同完成的。他们首先分离出铟的化物和化物,利用吹管在木炭上还原成金属铟,于1867年4月在法国科学院展出。

铟在地壳中的分布量比较小,又很分散。它的富矿还没有发现过,只是在锌和其他一些金属矿中作为杂质存在,因此它被列入稀有金属。


相关词条

在铁合金在线上“铟”的内容搜索结果 >>更多

您要查找的知识:

铁合金在线知识库